: 养殖先养水,养水必养底,好水要有好底,好底也需要好的水做通道,水不好底也难好,水与底相辅相成。而水池属性又是由底质属性所决定,这好比池塘是一个茶壶,池塘底泥就是茶叶,茶水的好坏是由茶叶决定的。底质的好 ... 养殖先养水,养水必养底,好水要有好底,好底也需要好的水做通道,水不好底也难好,水与底相辅相成。 而水池属性又是由底质属性所决定,这好比池塘是一个茶壶,池塘底泥就是茶叶,茶水的好坏是由茶叶决定的。底质的好坏是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是对于底栖动物而言,池塘底质管理不善,往往将导致一夜全军覆没。(多为硫化氢中毒,后期有专题详解) 正常养殖水体有三层:水、水泥混合层(由水、残饵、残骸、粪便及泥土等组成的水与泥混合层,这就是所谓的底。)及泥土。当养殖管理不善时会出现第四层“聚毒层”,即通俗所说的水分层。底是底栖动物的核心生活区。底在好氧条件时可彻底分解(生物降解)为营养物质供藻类利用或附着在有机碎屑生成生物絮团(菌胶团)供鱼虾摄食,这就是养底。池塘底质恶化的原因养殖池塘其实是一个物质循环系统,本是一个:人为投入有机物和微生物分解的平衡状态。然而随着水产养殖的发展,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加,大量的饲料投放导致蛋白质的大量积累;加之病害的泛滥,大量杀虫剂、消毒剂和抗生素的使用,致使池塘微生物系统重复崩溃,最终导致池塘原本的物质循环系统被打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长此以往,将导饵、粪便、动植物尸体、重金属等物质在池塘底质迅速积累,形成黑色污泥,厌氧微生物疯长,有害物质富集,最终恶化底质,危害养殖动物。 池塘底质恶化的危害1池塘底质恶化导致塘底缺氧恶化的池塘底质,有机物富集,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将消耗大量的氧气,使得池塘底层水本来不多的溶氧消耗殆尽,造成底部缺氧。池塘底部缺氧对对虾等底栖动物的的危害尤为严重,往往导致清塘;此外其他养殖池塘开始死底层鱼也是池底缺氧的表现。这种状态称为池塘“氧债”,在天气突变,气温降低时,往往导致池塘上下水体对流严重,使得池底有机质翻起并迅速氧化分解,消耗池塘上层溶氧,容易导致缺氧泛池危害。2池塘底质恶化导致无氧呼吸池塘底部缺氧导致底质持续无氧呼吸。有机物厌氧分解产生乙醇、有机酸;铁呼吸产生亚铁离子;锰呼吸产生二价锰离子;硫呼吸产生硫化氢;碳呼吸产生甲烷;氮呼吸产生氨氮等。这些还原性有毒物质在底泥中积累,导致底质发黑发臭;的水体中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氧化,将导致严重后果。3池塘底质恶化导致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池塘底质长期无氧呼吸,导致池塘有机酸、乙醇、硫化氢、亚铁、甲烷等还原性物质,使得池塘氧化还原电位降低。当电位小于100mv时,池塘更适合专性厌氧菌、专性厌氧产甲烷菌及嗜水气单胞菌等有害菌的繁殖,当这些细菌达到一定程度时,养殖动物便可能发病。(注示:mv电压单位毫伏,氧化还原电位越高,氧化性越强,反之越弱。)4池塘底质恶化导致藻相失衡池底有机物厌氧呼吸产生有机酸,致使水体钙、磷、铁、锰等元素以不溶状态沉积,导致藻类营养缺失,生态失衡,极易造成蓝藻、甲藻等劣势藻类的爆发。所以要养底,养底的目的把底中的有机物变废为宝。养底有二个方向:生物降解和强氧分解,一般土池养底要生物降解和强氧分解两者兼重。01生物降解法:使用微生物制剂夹在底之中缓慢微生物,通过氧化、还原、、异化等反应逐步把有机物降解,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硫酸盐等营养物质供藻类利用,达到净化水,同时发挥种群竞争优势底之中的致病菌的生长繁殖,优化底的目的。02强氧分解法:增强溶氧(勤换底层水)池塘底质恶化是由于有机物积累而缺乏溶氧造成的,养殖中勤换底层水增加水体溶氧并使水体水平垂直运动,对底质有机物进行氧化,避免池底氧债。其实每个人本身都有一种预警能力,当你有不好的感觉时,其实这件事已经发生了。如果能把这种预警能力提高,达到预防,达到有意识的去预防,达到有针对性的预防,可能不好的感觉会少很多。好的感觉会多很多。高产池塘的秘密!!!在这里,小编想从水体机能与水体污染方面解释一下高产池塘的原因:天然水体的机能通常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生命的维持和延续是需要能量,在地球上,除了核能以外一切能量都直接或间接的来自太阳。这就是大家经常说到的生长靠太阳的原因;进入天然水体的太阳光能,主要依靠水生植物,特别是浮游植物捕集,浮游植物是吸收到的光能,转换为化学能贮存在体内,然后这些能量通过食物链向下一级流动,使那些生物得以和发展。因此植物把光能为化学能的过程称之为初级生产,浮游植物便成为了水体中的初级生产力,据调查显示,自然界营养级之间的转换率一般为10%,显然一旦水体能量流动受阻,受损,效率不高时,养殖生产就难以进行。 生命的维持和延续除了需要能量之外,还需要各种物质,水中的生物从中吸收这些物质加以利用之后又以其他的形式回到中被其他生物所利用,这个过程被称作物质循环;物质孕育水中生物,反过来,水中生物又是的积极制造者,根据生物在水中物质循环中起到的作用不同,我们把它分为三类:生产者(主要指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微生物) 如果水体的物质循环能正常进行,则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可以再生利用,排泄物可以为无害,这对于养殖生产是常必要和有利的; 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也就是藻类通过吸收太阳光能,把太阳光成化学能量贮存在体内,之后被水体中的浮游动物比如说枝角类桡足类的虫摄取,虫又成为养殖动物的天然饵料,养殖动物除了摄取和贮存能量外,又会产生粪便等排泄物等到水体当中,这时,水中的微生物就是细菌等又将这些排泄物分解后,变成供藻类繁殖的营养元素,这样机构成了完整的物质,能量的循环系统; 自然条件下水体,一方面由于生物代谢废物,人为投饵等外源异物的侵入积累,经常使水体遭到污染,另一方面,水体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又可以将这些物分解,降低以及至消除其毒性。使污染水体恢复正常机能,这个过程称之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一般来说,正常的水体,自净作用超过污染过程;相反,如果因为自然或者人为的原因,污染的过程超过自净能力,通常会导致水体污染,严重的会影响养殖生产,就类似之前讲过的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所以一方面应该注意检测外源水质量,另一方面应该搞好养殖水体本身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水体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自净能力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生产性能就不同,只有那些能量流动,物质循环速率与通量,都足够大的水体,才能有高的生产性能,通常称为富营养水体,这个概念要和富营养化现象区分开.富营养水体是指在营养丰富的水体,而且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自净能力都比较强的高产池塘,相反,生产性能比较低,成为贫营养型水体。这也就是为什么,经过相同的养殖周期,有的池塘产量高,有的养殖池塘产量低的重要原因,所以要想池塘高产,就一定要把握住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水体自净能力三者之间的平衡。 现在,很多养殖朋友都注意到了,在养殖生产中,把握生态系统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维持好各个营养级之间关系,人为的控制外源物质的增减,构建水体平衡,对水产养殖是十分有利的! 丹麦生蚝泛滥,螃蟹泛滥,三文鱼泛滥......中国,吃货泛滥!哈哈..所以养殖朋友们要高产,才供应得上哈! 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