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饲料绿肥

2015年湖北省水产十大主导品种2015年3月26日星期四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5-3-26 16:24:02 人气: 标签:饲料绿肥
导读:1、品种名称:中华绒螯蟹(河蟹)苗种来源:外省、本省特征特性:河蟹为杂食性甲壳动物,偏食动物性饵料。河蟹的动物性饵料有鱼、虾、螺蚬、蠕虫、蚌肉、蚯蚓等;…

  1、品种名称:中华绒螯蟹(河蟹)

  苗种来源:外省、本省

  特征特性:河蟹为杂食性甲壳动物,偏食动物性饵料。河蟹的动物性饵料有鱼、虾、螺蚬、蠕虫、蚌肉、蚯蚓等;植物性饵料有浮萍、马来眼子菜等多种水生维管束植物以及豆饼、花生饼、小麦、玉米等饵料。生长适宜温度为19~25℃。河蟹忍饥能力强且离水也能存活较长时间,适合长途运销。

  养殖要点:

  (1)养殖池塘要种草移螺,辅以投喂人工饲料。

  (2)病害以防为主,加强水质调控和水草。

  (3)湖泊放流要依据湖泊水草资源合理投放蟹种,注意防逃。

  适宜区域:全省条件适宜的池塘和草型湖泊。

  2、品种名称:克氏原螯虾(小龙虾)

  苗种来源:本省

  特征特性:克氏原螯虾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甲壳动物。饵料不足或群体过大时,会相互残食或越塘逃离。克氏原螯虾喜在水底摄食并多在夜间进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水温低于8℃或超过35℃摄食明显减少。

  产量表现:稻田:100~150千克/亩。

  养殖要点:

  (1)稻田要求地势低、保水性好,田埂加宽加高,开沟栽草。

  (2)3月下旬至4月放养幼虾或8~10月放养抱卵虾。

  (3)保持水中肥度,适时调控水位。

  (4)4月下旬至5月中旬加大投喂,适时捕捞,做好水质管理和防逃防病。

  适宜区域:全省低洼稻田。

  3、品种名称:黄鳝

  苗种来源:本省、外省

  特征特性:黄鳝营底栖生活,适应能力强,在河道、湖泊、沟渠及稻田中都能。白天很少活动,夜间出穴觅食。鳃不发达,能借助口咽腔的内壁表皮直接呼吸空气。黄鳝为杂食性鱼类,在自然界主要是以各种小动物为食,在人工养殖时,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适宜温度22~28℃。有贪食特性,夏季摄食最为旺盛,寒冷季节长期不摄食也不会死亡。

  产量表现:网箱养殖4~6千克/平方米。

  养殖要点:

  (1)黄鳝的主要养殖方式是网箱养殖。

  (2)网箱规格为3.0米×2.0米×1.5米(或1.0米)或2.0米×2.0米×1.5米(或1.0米),网箱设置面积为总水面的40%左右,箱内移植水草,覆盖面积为80%~95%。

  (3)鳝种选择深黄大斑鳝或浅黄细斑鳝,最适放养时间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苗种控制在30克/尾以上;放养密度控制在1.0~1.5千克/平方米。

  (4)做好鳝种入箱后的摄食驯化,投饲“四定”。

  (5)早晚查箱;越冬期间加厚箱内水草。

  (6)病害防治防重于治的原则,以中草药和生物方法预防和控制疾病。

  适宜区域:全省各类养殖池塘。

  4、品种名称:泥鳅

  苗种来源:本省

  特征特性: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对适应力强。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泥鳅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

  产量表现:池塘:500~1000千克/亩,稻田60~120千克/亩。

  养殖要点:

  (1)鳅池专养:池内种植水生植物,清池消毒,堆肥培水;每平方米放养尾重4~6克鳅种60尾左右或6~10克鳅种50尾左右;天然苗种要进行饵料驯化;加强水质管理,及时追肥,做好防病治病工作。

  (2)稻田养殖:筑高田埂,开挖鱼沟,做好防逃设施;每亩放养规格5厘米左右的鳅种10~15千克。  

  适宜区域:全省各类养殖池塘和低洼稻田。

  5、品种名称:中华鳖

  苗种来源:本省

  特征特性:中华鳖喜食鱼虾、昆虫等动物性饵料,也食水草、谷类等植物性饵料。贪食且,如食饵缺乏会互相残食。白天潜伏水中或淤泥中,夜间出水觅食。适宜生长温度20~35℃,最适生长温度27~33℃。自然界,水温降至20℃,食欲和活动逐步减弱,15℃左右停食,12℃左右冬眠。

  产量表现:混养:50~100千克/亩;主养:300~600千克/亩。

  养殖要点:

  (1)中华鳖主要有池塘鱼鳖混养、池塘主养、工厂化温室养殖、稻田养鳖等。目前我省主推养殖方式是池塘鱼鳖混养。

  (2)池塘养鳖技术要点:池塘四周设防鳖逃逸围墙;苗种放养:以养鳖为主的池塘,水温达到25℃以上投种,亩放体重250克/只的幼鳖550只左右,1.5寸/尾的鱼类夏花4500尾;以养鱼为主的池塘,亩放尾重50克左右鱼种45~60千克,水温达到25℃以上放养幼鳖,亩放体重为50~250克/只的幼鳖120只左右。饲养管理:在水陆交界的池坡上搭设供鳖摄食的食台,投喂量为鳖总重的5%~10%。水质调节:适时加注新水和换水,每隔30天投放1次生石灰。病害防治:6月份起,每隔15~20天交替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全池泼洒。

  适宜区域:全省各类养殖池塘及中稻田。

  6、品种名称:翘嘴鳜

  苗种来源:本省

  特征特性:鳜鱼生活在水清的江河湖泊中的近底层,特别喜欢藏身于水底石块之后,或繁茂的草丛之中。秋冬水温低的季节,则潜身于深水处越冬,等到春天水温回升后,逐渐游到食物丰富的靠近岸水草丛中寻觅食物。鳜鱼以夜间活动为主,白天一般卧于石缝、树根、底坑中,活动较少。鳜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性凶猛,在自然界中终生以活鱼、虾为食。饵料不足时,存在互相残食现象重。    

  产量表现:池塘主养:400~600千克/亩,池塘套养:5~10千克/亩。

  养殖要点:

  (1)池塘主养:饵料鱼配套养殖面积一般为鳜鱼养殖面积的3~4倍。饵料鱼的培育可以采取多批次、多梯度、高密度放养,逐步起捕稀疏。饵料鱼选用鲢、鳙、草鱼、鳊、鲮、鲤、鲫、及野杂鱼。根据产量指标和苗种规格不同,鳜鱼苗种的放养密度为1500~2500尾/亩。根据鳜鱼各个不同的生长阶段,投喂相应规格的饵料鱼。一般将饵料鱼长度控制在鳜鱼体长的1/3至1/2之间。

  (2)池塘套养:根据池塘内野杂鱼的数量确定放养量,一般每亩放养3~6厘米左右鱼种10~20尾,不必另外投饵。  

  适宜区域:全省各类养殖池塘和湖泊、水库等大水面。

  7、品种名称:杂交鮊“先锋1号”

  苗种来源:本省

  审定情况:2012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GS-02-001-2012

  特征特性:水体上层活动,以小型鱼类为食。人工饲养时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水温0~38℃,摄食水温3~36℃,最适水温15~32℃。该品种性情温顺,成活率高,便于长途运输;个体大,生长快,养殖成本低;抗逆性强,适应性强;易于上钩,是休闲渔业的理想品种。

  产量表现:主养:300~500千克/亩,混养100~200千克/亩,套养:15~20千克/亩。

  养殖要点:

  (1)养殖方式包括池塘主养、混养和套养。

  (2)放养时间:冬片鱼种在冬季和早春放养,夏花鱼种5月下旬和6月上旬放养。

  (3)放养密度:主养池亩放养冬片鱼种(10厘米以上)1200尾左右,并搭配鲢夏花200尾左右,或亩放养夏花鱼种(3厘米左右)2~2.5万尾;混养池亩放冬片鱼种(10厘米以上)600尾左右;套养池亩放养冬片鱼种50~80尾或夏花鱼种200~300尾。

  (4)饲养管理主要是鱼种放养前和下塘后7~10天,亩施充分发酵的粪肥200~250千克或绿肥200~300千克,培育天然生物饵料;投喂适合的配合饲料(饲料粗蛋白质含量在32%以上),颗粒大小适口;适时开增氧机,防止缺氧“浮头”或窒息死亡;及时发现并预防鱼病;适时加注新水,改善水质;适时捕捞上市。

  适宜区域:适合在全省范围内的淡水可控水体中养殖。

  选育(引进)单位:武汉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先锋公司

  8、品种名称:黄颡鱼“全雄1号”

  苗种来源:本省

  审定情况:2010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GS04001-2010

  特征特性:黄颡鱼“全雄1号”是由黄颡鱼培育而来,除生物学特征和习性相似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雄性率高:苗种的雄性率达到100%。

  (2)生长速度快:在相同养殖条件下,1龄黄颡鱼“全雄1号”比普通黄颡鱼平均生长速度快30%~40%,2龄快1倍以上,养殖产量高、效益好。

  (3)体型变异小:因全部为雄性,养殖规格整齐,体型变异小。

  产量表现:池塘主养亩产量在750千克左右,池塘套养可亩产成鱼30~50千克。

  养殖要点:

  (1)池塘条件:主养池塘面积以3~10亩适宜,水深2.5~3米。放养前彻底清塘,施肥培水。

  (2)放养密度:投放夏花鱼种,时间一般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冬片放养时间在11月至12月。夏花鱼种直接养殖成鱼模式:每亩放养规格为3~5厘米的鱼种6~8万尾;大规格鱼种养殖成鱼模式:每亩放养规格为10克/尾的鱼种0.6~0.8万尾;套养池塘亩投放10克/尾的大规格鱼种300尾左右。

  (3)饲料投喂:用黄颡鱼专用人工配合饲料,投饵“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原则。

  (4)水质调控:鱼池水深前期控制在1.5米左右,后期逐渐加深至2.0~2.5米,高温季节每7~10天换水1次,配合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改善水质和底质。

  适宜区域:适合在全省范围内的淡水可控水体中养殖。

  选育(引进)单位: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9、品种名称:长丰鲢

  苗种来源:本省

  审定情况:2010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GS-01-001-2010

  特征特性:外形特征跟普通白鲢基本一致,但体型较短,较肥厚、粗壮,食性和普通白鲢相似。喜欢肥水,适宜在浮游植物旺盛的肥水中养殖,水中溶氧不足容易浮头。 

  产量表现:相比其它鲢鱼品种,长丰鲢具有生长速度快(二龄鱼体重增长平均比普通鲢快13.3%~17.9%,三龄鱼体重增长平均比普通鲢快20.5%)、鱼体规格整齐、产量高(平均每亩增产16.4%以上)等特点。

  养殖要点:

  (1)苗种培育:鱼苗池面积1~6亩为宜。放苗前3~5天,加水至60厘米,每亩施发酵鸡粪或猪粪200~300千克,培肥水质,保持水体透明度20~30厘米。鱼苗密度15~20万尾/亩,投喂豆浆等人工饲料,培养至乌仔后分塘稀养,亩放夏花8000~10000尾,套养草鱼乌仔1000尾,当年培育至0.1千克左右大规格苗种。

  (2)成鱼养殖:主养条件下,亩放养大规格苗种500尾,套养少量草鱼、青鱼、鳙,饲养至越冬,体重可达1.3~1.8千克上市规格。池塘套养以草鱼、鲤鱼为主养,套养长丰鲢200尾/亩,饲养至越冬可达上市规格。

  (3)肥料与饲料:每亩水体产700千克长丰鲢需有机肥5000千克,各类有机肥应经发酵腐熟后兑水泼洒使用;绿肥要求鲜嫩。配合饲料粗蛋白质含量要求25%~30%。饲料投喂量根据鱼的健康情况,水质、天气情况等灵活调整。

   

  (4)水质管理: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水深1.5~2米,酸碱度为中性或弱碱性,透明度以20~30厘米为宜。    

  适宜区域:适合在全省范围内的淡水可控水体中养殖。

  选育(引进)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10、品种名称:异育银鲫“中科3号”

  苗种来源:本省

  审定情况:2008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GS01-002-2007

  特征特性:食性杂,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能较好地摄食各种商品饲料。有很强的抗逆性,适应能力强,具有生长快、个体大、碘泡虫病发病率低等特点,在养殖生产中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性状。既能池塘单养、混养,也可在湖泊、水库等大水面中放养。在全国各地均可安全越冬,最佳生长水温25~30℃。

  产量表现:生长速度比普通鲫鱼快2~3倍,一般当年苗种可长到200~250克,最大个体重可达400余克。

  养殖要点:

  (1)成鱼饲养方式中,以池塘套养最为经济。

  (2)池塘套养又分为鱼种池套养和成鱼池套养。

  (3)鱼种池套养时,每亩投放5~7厘米的夏花鱼种80~120尾,一般不需要增加饲料的投喂量,也不必实行特殊的饲养,经过5个多月的饲养,平均个体可达250克以上,每亩可获成鱼20~25千克。

  (4)成鱼池套养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草、鲢、鳙为主体鱼,少量搭配“中科3号”,每亩投放规格为2寸以上的异育银鲫100~120尾;另一种是以“中科3号”为主养鱼,亩放1500~2000尾,适量放养草鱼、鲢、鳙等。

  (5)湖泊放养:在缺少鲤、鲫等底层鱼的小型湖泊中,每亩可放养(规格为6厘米以上)40尾至80尾。

      适宜区域:全省各类可控养殖水域。

  选育(引进)单位: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文章来源于http://www.daosimt4.com/MT4平台出租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