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粮食作物

上游脱口秀丨马云:公司年轻人读书好但老板还是我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9-2-28 20:00:39 人气: 标签:俄罗斯粮食作物比例
导读:40年来,从农村开始,从农业起步,在这场全国范围的大潮中,我区农业砥砺奋进、阔步前行。40年来,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十分关切和关心,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

  40年来,从农村开始,从农业起步,在这场全国范围的大潮中,我区农业砥砺奋进、阔步前行。

  40年来,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十分关切和关心,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免除农业税,再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位于成渝腹地的潼南是一个农业大区,在这山水之间肥沃的土地上,潼南农业发展基础牢、根基稳、潜力大。近年来,我区以做大做强做绿现代农业为目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大数据智能化为现代农业赋能,强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深化农业农村创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全区农业驶入了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2018年1-3季度,我区农业总产值62.96亿元;农业增加值44.81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76元,同比增长8.5%。

  我区农业的发展和进步从一串串的荣誉章里可见一斑。以来,我区先后荣获全国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产粮大区、全国生猪调出大区、全国鳜鱼繁殖、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西部绿色菜都等数十项荣誉称号,而这些荣誉的背后正是我区农业人孜孜不倦的工作和砥砺奋进的情怀。

  这些采收蔬菜的工人,都是当地的村民。以前,他们靠分散种植谋生,现在,他们在农庄上班,每个月都能拿到稳定的薪水。

  40年前,这里是一片普通的农田,低产,天干时常常缺水,夏汛时容易被淹,土地因长期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土壤缺乏有机质,土壤中微生物群低落,天然土质受到。当地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子过得比较。

  潼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立后,潼南农业快速转型升级。2011年,潼南引进了首家有机蔬菜种植企业朴真农庄,谋求新发展、延长产业链。

  土地,是村民的根。朴真农庄用了三年时间,在太安镇建了1000多亩有机蔬菜种植,聘请专家对土地进行改良、净化、休耕、恢复,以提高土壤自身生物的多样性和自然控制能力。朴真农庄还聘用当地村民采取有机方式进行生产,注重资源和能量的循环,避免化学合成物使用,如产出来的有机蔬菜,通过了国家有机产品认证中心认证。

  为蔬菜品质,在完成采收后,工人们会把蔬菜送到2000平方米的车间,进行自动分拣包装,再配送至位于重庆主城的八店。“单产比普通蔬菜低40%,产值却高出5倍以上。”朴真有机农庄的董事长郑凌云说:“目前,凭借旺盛的市场需求,这些有机蔬菜已经创造了1000多万元的产值。”随着产值增加的,是村民们的收入。现在,他们的年收入有的增加至10万余元。

  从一块田地、一种业态、一个品牌开始,近年来,我区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乡村“新面貌”,了村民“新生活”。

  跟朴真有机农庄的工人们一样,在集研究、生产、经营蔬菜和粮油种苗为一体的重庆科光潼农股份有限公司,村民也感受到了这样的变化。科光潼农公司成立之初,村民李良华把土地流转出去,来到这里负责种苗嫁接工作。“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几倍。”李良华笑着说,“土地流转费和我做嫁接工作的工资加起来,现在年收入近10万元。比我们去外面务工或者‘单干’强上不少。”

  太安镇罐坝村60余岁的村民周良华回忆说,40年前,农民大多沿用着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老黄历”种植方法。不讲究科学技术,都是看别人怎么种,自己也跟着这么种。受品种、肥料、栽种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时的亩产能够达到四五百斤,已经算高了。“那时候没有好的技术,病虫害也比较严重,所以产量都比较低下。”周良华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的春风一夜之间吹遍了神州大地,潼南的广大农村也在这一历史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潼南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分配模式,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上级农业部门领导下,潼南开始大力实施科技兴农项目。从朴真有机农庄到科光潼农公司,从传统农业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从农业项目引进到龙头农业企业培育,我区农业的发展构筑的不仅是一条产业线,更是一条民生线。“现在,我们区打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我把土地流转出去,到农业企业做事,按时拿工资,多劳多得,生活也更有盼头。”周良华乐呵呵地说。

  目前,我区太安镇、柏梓镇、崇龛镇的27个村125个社,都被纳入了潼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规划范围。园区内,柠檬种植面积约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约7.8万亩,入园企业104家,农业总产值12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13006元。其中,核心区里有注册企业22家,农业总产值2.4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4260元。

  1995年,我市启动实施第一轮“菜篮子”工程。我区地势平坦,浅丘地貌特征显著,涪、琼二江贯穿全境,留下了冲积平原,非常适宜蔬菜种植。当时的潼南县委、县决定透过发展蔬菜产业,调整地区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潼南率先在涪江河畔布局蔬菜,到2007年发展至10万亩规模,复种面积近30万亩。同年底,我市又出台文件扶持蔬菜作为农业支柱产业,并将潼南作为“西部菜都”予以重点打造。

  但在这一时期,当地采取的仍是“散户”种植,一家一户进行经营,一年下来亩均产值仅3000元左右。“散种带来的最大弊端就是产品生产标准不一,科技推广阻力大,市场组织化程度低,资本和新型主体进入难,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农民增收效果不明显,进而制约了全区蔬菜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潼南区农委负责人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我区48.74%的农村土地已被流转,涉及农户10万户,占承包农户的5成;全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累计多达5638家,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85个、家庭农场485家、种养大户3824户。

  近年来,我区先后分片发展了桂林双坝、太安罐坝、柏梓朱家坝、崇龛临江村、玉溪回龙坝等10个万亩蔬菜。

  与之并行的是农田标准化。a型血人的性格2013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潼南列入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创建,蔬菜种植、无公害蔬菜栽培、生猪养殖、水稻4个产业率先受益。

  我区将涉农资金进行打捆使用,建设道交通及水利设施,并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土地整治、整治。产业建到哪里,、水就通到哪里,配套就修到哪里,现代农业技术就推广到哪里。

  近日,记者来到太安镇罐坝村潼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在旭田植物工厂1000平方米的栽培室里看到,密密麻麻、成千上万棵蔬菜正在静悄悄地生长。全封闭式栽培室内,这些蔬菜整齐地排列在立体式栽培架上,青翠欲滴、长势喜人。“我们通过计算机对温度、湿度、光照以及营养液等生长期间的精确控制,都是智能化的操作,为作物提供理想的生长,不像传统农业那样受自然的影响。”旭田植物工厂经理彭祖刚告诉记者。

  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农业的管能化。高品质、有机绿色蔬菜的供应为工厂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据了解,植物工厂里的栽培室全部启用后,蔬菜日供应量将达到600棵,年销售额将超过300万元。

  如今,我区蔬菜常年复种面积100万亩,年产量达200万吨,品类几十种,年产值36亿元,蔬菜年产量和鲜销量均居重庆第一,成为“菜篮子”重要和第一大鲜销蔬菜保障供应,并进入到国内20多个省市和韩国、俄罗斯等市场。

  事实上,包括蔬菜在内,我区现已培育起粮油、柠檬、渔业、生猪、中药材等7大特色主导产业,全区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比例稳定在6:4。这些特色主导产业均组建了产业协会,以此为龙头,为经营主体提供技术指导、市场开拓、信息资源沟通等服务。

  40年前,潼南的乡村,扬鞭催牛、手扶犁耙耕田的情景随处可见,如今在我区乡村,这种情况已很少见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农业机械的“交响乐”在田间地头响起。

  “以前从没见过这么大型的拖拉机耕田犁地,原本一整天才能耕完的地,一台大型旋耕机不到一个小时就耕完了,好安逸哟!”梓潼街道高梯村村民张先平说起如今的变化有讲不完的话,“以前务农靠肩挑背磨,辛辛苦苦一年存不了钱;现在给种植大户打工,一年轻轻松松赚一万多块钱。做了几十年老农民,现在我才晓得了啥子叫‘农业现代化’。”

  40年来,我区按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定位和建设规划,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强化科技支撑,整合农业资源,探索绿色增产模式,不断推进农业标准化、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生态化,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我们通过建设柠檬标准化、科研和种苗及交易中心、加工产业园、品牌营销及冷链物流体系,培育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产地初加工和深加工,加快柠檬产业多功能融合,推动柠檬产业发展。”潼南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已建成含崇龛、柏梓、塘坝、太安等镇街的现代柠檬产业园,连片柠檬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年产量23万吨。

  在汇达柠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从饮料、食品到化妆品,这里的一个柠檬“榨”出了300多种产品,不仅解决了我区柠檬的销,也为我区发展柠檬产业打下了的基础。如今,汇达柠檬作为国内一家集柠檬种植、研发、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科技型企业,占据国内柠檬精深加工产品市场份额70%左右。

  “每年5月1日前后,这些桑葚熟了,来采摘的游客不仅可以直接带走自己采摘的桑葚鲜果,还能在现场,把自己采摘的鲜果制作成桑葚酵素、桑葚果汁、桑葚果酱等产品。”园区负责人郑穆川告诉记者,今年园里种植的桑葚达1200亩,品种有168个,“我们的团队还研发出了桑葚酒、桑葚醋、桑叶茶等多种桑葚产品”,一条完整的桑葚种加销产业链正在这里形成。

  近年来,我区在做大做强粮油、蔬菜、生猪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推进农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柠檬、桑葚、玫瑰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提升农业规模化、组织化、信息化、商品化水平,全方位打造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平台,使农产品搭上“网络快车”,国内国际大市场,还依托现代数字技术,促进农旅融合,推进农业旅游资源和服务在线化,创造旅游新体验,促进农业“接二连三”,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升级版。

  “下一步,我区将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龙头作用,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说,“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精准农业、精致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发展。到2021年,我区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大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在丘陵山区实现农业现代化,让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体会到满满的获得感和稳稳的幸福感!”

  以来,潼南深化农业农村创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狠抓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不断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加快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区粮经比达到38:62,潼南现代农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同时,我区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程度,田野上,铁牛奔腾,机器轰鸣,农业机械成了生力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柠檬产业协会等十个产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大力发展粮油、蔬菜、柠檬、生猪、渔业、特色经果和中药材七大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加快发展农村电商,让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大市场;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金扶持力度,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步伐,争取将其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酬勤。40年来,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我们埋头苦干、砥砺奋进,各方面捷报频传,取得了丰硕。

  “潼南绿”、汇达柠檬、维尔美等品牌走进央视,极大提升了我区的知名度、影响力。这些突破性进展,凝聚着潼南人民的追求和不懈努力,展现了全区上下朝气蓬勃的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播下“智慧”种子,收获丰收果实。展望未来,我区将聚焦“互联网 大数据智能化”,持续推进大数据智能化为现代农业赋能,做大做强做绿现代农业,努力把我区打造成重庆成都的“菜篮子”“米袋子”“后花园”。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