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食用菌栽培

罗源县食用菌产业现代化发展径探访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20-5-29 14:56:23 人气: 标签:现代化食用菌工厂
导读:核心提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默默无闻到全国秀珍菇产销第一县——罗源县成就食用菌产业的辉煌,仅用了10多年。2013年,罗源县栽培食用菌1.62亿袋,销售鲜菇…

  核心提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默默无闻到全国秀珍菇产销第一县——罗源县成就食用菌产业的辉煌,仅用了10多年。2013年,罗源县栽培食用菌1.62亿袋,销售鲜菇9.6万吨,实现产值7.2亿元。其中,栽培秀珍菇1.2亿袋,销售鲜菇7.1万吨,产值5.1亿元,产销量约占全国七成。

  小小的菌菇,如何长成农民致富的宝贝?记者近日前往罗源,探访当地食用菌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发展的径。

  改变始于1998年。这年,有人从引进新品种秀珍菇。在上海、深圳等地渐渐打开销之后,罗源菇农纷纷跟进,栽培效益高于草菇数倍的秀珍菇。

  不过,长期以来,菇农基本上是在加盖茅草的竹木大棚栽培。传统的菇棚是典型的靠天吃饭,一旦天气转变,产量就受影响。“这样的种植形态,抗灾及抗风险能力都较差,菇的品质不稳定,无法提升产业层次。”分管“三农”工作的罗源县委常委吴国辉说。

  2011年10月,罗源县出台《关于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并配套扶持六大特色农业产业的具体政策,食用菌成为重点扶持产业。扶持措施包括:集中连片建设规模在30亩以上的标准化钢架菇棚,每亩补助1万元;新上马菌包生产线或菌包生产线万元。

  在起步镇上长治村祥业合作社理事长杨书清的大棚里,记者看到,标准化钢架菇棚好比一个现代化工厂,大棚内壁采用保温材料,配有微喷、遮阳系统。“有了这个钢架大棚,菌菇棒可以进行机械化高温灭菌、降温、再接种等,直至菌种生长。通过控制温度、灭菌等程序,菌菇可以全年规模生产。”杨书清说。

  “我原有的30亩竹木大棚已全部成钢架大棚,补贴了30万元,自己投入了数百万元。”杨书清说,投入虽然增加了数十倍,但值得做,有了钢架大棚,秀珍菇的产量、质量都上去了。

  因为投入产出比可观,扶持“四两拨千斤”,当地菇农纷纷新建或改建钢架大棚。2012年,罗源县扶持六大农业产业投入1500万元,其中食用菌产业就达496万元;2013年这两个数据分别更新为1878万元、512万元。去年,全县搭建钢架大棚的设施食用菌面积达250亩,今年可达400亩。

  在让生产条件的同时,罗源县农业部门还引导菇农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基质、新农药、新机具,合力推进秀珍菇生产现代化。

  通过持续育种、甄选,他们选定“台秀57”这个适宜在当地种植的新品种作为主导品种。同时,推广无公害栽培、温湿调控等新技术;改进基质配方,用木屑、麸皮等代替木料,既降低成本又生态;推广病虫害物理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污染。

  最值得一提的是新机具。菇农们实践智慧,发明了移动打冷机,改“固定打冷”为“移动打冷”,改进降温工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起步镇下长治村祥发合作社理事长黄垂益说,过去会建一个冷库,请工人将一袋袋菌菇搬进去降温,之后再搬出来放到架子上,工作量大,损耗也大。

  后来,几经尝试,菇农利用冷却机、发电机组等,组装发明了移动打冷机,推到菇棚里,短时间内就能降温,不用搬动菌包。一台移动打冷机造价3万多元,但效益可观,不需要单独建冷库,而且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也没耗。正因为如此,移动打冷机受到青睐,目前已覆盖3000多万袋。

  为提高菇农的技能,罗源县农业局建立结对子机制,由县或乡镇一位农技员挂钩帮扶10位科技示范户。县农科所农技员吴泽英挂钩的是起步镇下长治村10户秀珍菇种植户。“我有她的联系卡,有什么问题就打电话向她请教,遇到复杂的难题就请她下来现场指导,都是随叫随到。”黄垂益说。

  继2009年被列入全省农业“五新”集成推广示范县之后,2013年,罗源县又被批准为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县农业局局长雷霹说,目前,正在委托省农科院、省农业研究中心编制规划,计划在起步镇建设食用菌研发、深加工、集散中心。主要是针对现有产业的弱项,在研发、深加工等环节攻关,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层次。

  秀珍菇菌种孕育技术难度较大,一般农户操作成品率较低。在罗源,有专业的菌种生产企业,目前拥有生产线条,产品满足本地需要之余,还供应外地。

  长兴菇业种植场是其中的龙头,共有6条现代化菌包生产线多万袋菌包。企业负责人黄潘事此行已有1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制种经验。“像我们这样专业做菌包有几个好处,一个是成品率高,可达90%以上,一般人只有50%左右;一个是集中资金做普通菇农不易办到的事,菇农专心栽培就行了。”他说。

  有了这样的分工合作、垂直整合,罗源食用菌产业构建起“统一制种、分户栽培、统一销售”的发展模式。“就像工业系统的产业链一样,将各自的优势最大化发挥出来。由专业企业生产菌种,技术有保障;菇农琢磨将食用菌栽培好;专业营销队伍经验丰富,走南闯北搞销售。”雷霹说,这样的模式目前在全国是比较先进的。

  在产业推进上,采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联动发展、互利共赢的形式。目前,全县有年生产规模100万袋以上的企业(专业合作社)7家,50万袋以上53家,30万袋以上73家。拥有福建省著名商标“菇品世家”的益升食品公司,是当地最大的龙头企业,已在罗源及周边建立了秀珍菇、香菇合作13个,带动3200多户农民增收。

  起步镇下长治村的黄銮英带领154名女创立巾帼合作社,年产200多万袋菌菇。利用的扶持政策,她们将60亩竹木草棚全部成钢架大棚,每包增产50克左右。2013年,合作社创产值600多万元,每个社员年收益3万元以上。

  “如果每个人单打独斗,不可能做成这么大的规模。我们抱团发展,在技术、营销等方面都能得到更多更好的指导,实现共同富裕。”黄銮英说。

  仅用了10多年,罗源就成为全国秀珍菇第一县。回望这一“、有了做大”的历程,有几点经验颇值得关注,也许对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县域有所。

  其一,的扶持和引导。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锁定农业,其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相较于工业、服务业,传统农业投入产出比偏低,抗风险能力较差。因而,农业更需要扶持。但这种扶持到底是停留在文件、口号上,还是付诸实际行动中?毕竟,论对地方P、财税的贡献,农业占比并不高。着眼于食用菌等产业的长远发展,罗源县出台了《关于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并配套具体措施。“这是经济总量渐渐提高,工业反哺农业,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应该做的。”县委吴兰铮说。这项政策,已在罗源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利好政策发挥的良好效应,不仅在于补助资金,更在于给农民发展的信心。就像如今已成为平和农民致富“黄金果”的琯溪蜜柚一样,20多年前,如果没有当地的扶持,并鼓励干部带头示范种植,当时的农民很有可能不会跟进种植市场前景还不明朗的柚子。

  其二,借助科技之力,提高效率、效益。一些农业产业产值、利润不高,是因为生产效率较低、成本较高。要改变这种状况,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借助科技的力量,趋向工业化,提高单位产出,实现增产增收。尤其值得赞赏的是,罗源菇农们在实践中摸索,大胆创新,发明了移动打冷机,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其三,探索可复制的、最佳的产业链发展模式。究竟怎么做,才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记者认为,需要像工业一样,推进产业链垂直整合,分工合作,互利共赢。罗源县食用菌产业就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制种的、栽培的、销售的,分工明确,各自发挥技术和资金优势,协同共振。

  其实,不必期望每个农民什么都会,这是不可能的。如果将各自的独特能力通过某种形式集聚起来,或将推动一个产业的大发展。这样的思,亦当运用于蔬果、养殖等其他农业产业。俏师母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