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水果种植

豆棚閒話:蘋婆如佳婦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6-2-5 18:13:27 人气: 标签:苹婆
导读:青絲經過市中心,看到一株已有百年的蘋婆樹結滿了果莢,每個都有皂角般長,成串地掛在樹上。一些長得比較老的果莢已按捺不住,迸裂開來,半露出內裡的橢圓形種仁…

  青絲經過市中心,看到一株已有百年的蘋婆樹結滿了果莢,每個都有皂角般長,成串地掛在樹上。一些長得比較老的果莢已按捺不住,迸裂開來,半露出內裡的橢圓形種仁,顆顆黑如點漆,就像京戲小生上了重彩、眼角向上斜挑的一隻黝黑明亮的眼睛,正在好奇地窺探這個世界。蘋婆的成熟期只有幾周,且必定是趕在農曆七夕前結子。昔日嶺南有舊民俗,未婚女子七夕拜月乞巧,陳設的瓜果供品裡必有蘋婆,以期擁有姣美的容貌及獲得美滿的姻緣。故蘋婆又被稱為「七姐果」或「鳳眼果」。明人謝肇淛誇讚「蘋婆如佳婦」,也是將蘋婆納入到性別美學當中,讓人從蘋婆這一名字,感受到一種溫柔而又親暱的氣息。蘋婆傳說是唐三藏從西域攜回,後被遍植於嶺南各地。不過很奇怪的是,蘋婆常被古人與林檎搞混了。如《廣東新語》載:「蘋婆果,一名林檎,樹極高,葉大而光潤。」說林檎即為蘋婆的別名。《清稗類鈔》裡也說蘋婆是「柰」的異名。「柰」就是林檎,與蘋婆不僅樹木迥異,兩者的果實也是天差地遠。另外,林檎在一些地方方言裡,又被專指番荔枝。想見在古代,因各地語系不同造成的名稱混亂,把很多人都弄糊塗了,以至於以訛傳訛,令一些不實的訊息被廣為傳播,形成了不小的誤會。其實從蘋婆的一些俚稱及用途,就能看出它所具有的嶺南文化特徵。如粵語中的「蘋」和「貧」音近,「婆」也因為有女性意象,暗示會生女兒,被一些人家所嫌惡,善於變通的廣東人就改呼為「富貴子」,既無礙蘋婆遍佈於嶺南各地的事實,又於口語中完成了意識解讀的轉換。我等幼時,習慣稱蘋婆為「九層皮」,因為剛從果莢裡取出來的種仁,還需將外面的幾層皮剝開,才能吃到最裡面的淡黃色果肉。另外,蘋婆被認為有驅蟲的作用,昔日在民間是天然的打蟲藥劑,人們見自家小兒面色黃瘦、愛吮手指,認定是腹內有寄生蟲造成的「疳積」,就會把蘋婆用鹽水煮熟,給小孩子吃了打蟲。這些生活場景,曾被投影在許多孩童的記憶深處,具有一種時空折疊的懷舊之美。數十年前,我所在城市的很多街道都種有蘋婆樹,初夏時節,高大的樹冠像是覆了一層薄雪,遍佈細碎的白色小花。及至結果,又滿是暗紅色的果莢,遠遠看去,極為醒目,讓人一見便會心生摘食的念頭。過去也時見有人拿長長的竹竿,到街邊的樹下挑取蘋婆。除了果實,樹葉子也有人要,小販做糯米粑粑,常會用蘋婆的葉子包裹,取食時不會沾手。摘下的蘋婆種仁,多被用來做菜,燜雞、燜排骨,都是藉蘋婆的粉糯、綿軟、細膩、清香,營造出一種帶有少許獵奇意味的口感,吃起來頗為出彩。還有人把蘋婆曬乾了,留到過年時裹粽子。我曾在一篇文章裡看到,台灣人對蘋婆具有一份特殊的好感,有些地方到了七夕,家家戶戶都用紅繩子繫一串蘋婆果莢,懸在門上應節。這種對於傳統的恪守,也是一闋續寫民俗的史詩。

推荐: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