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饲料绿肥

绿肥黄瘦美山川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8-8-10 0:31:28 人气: 标签:绿肥种子在黄土上
导读:改变观念、政策驱动、上下一心,使防沙治沙亮点频出,实现了治沙速度大于扩展速度的历史性转变——5月7日,水鸟在银川沙湖鸟岛芦苇丛中翔集。由于近年来生态得到…

  改变观念、政策驱动、上下一心,使防沙治沙亮点频出,实现了治沙速度大于扩展速度的历史性转变——

  5月7日,水鸟在银川沙湖鸟岛芦苇丛中翔集。由于近年来生态得到改善,沙湖鸟岛每年都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鸟儿在这里栖息繁殖。

  从中国的版图上看,南北细长的恰似一只“凤凰”,一只被黄沙围困的“凤凰”——西有腾格里沙漠,北接乌兰布和沙漠,东连毛乌素沙地。

  但这个数字背后的艰辛却不难看出:新中国成立时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3%;而又是个生态脆弱的地区,荒漠化土地占全区总面积的57.2%。

  与此相对应的,是一组令人欣喜的数据:沙化面积由上世纪70年代的165万公顷减少到118.3万公顷;1994—2004年10年间,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分别减少37.9%和59.7%。

  铺开卫星遥感图,一幅生态转好的画卷展现在眼前——侵入草原的明沙正在消失,山河的主色调已由黄向绿渐变……

  当今沙漠化如同癌症,不可地于地球的四面八方,但人们却在看到了曙光——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扩展速度的历史性转变。

  曾几何时,过度开荒,过度放牧,是这块土地上的常态。贫穷的人们希望通过向自然母亲的来摆脱贫困,然而这种方式并没有带来富裕。

  盐池是沙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几年前来到这里,甚至会看到被遗弃的村落。黄沙掩埋的残垣断壁,像极了沙漠中发掘的古城遗址,难以为继的村民只能选择离开。

  人们走进了一个恶性循环:贫困——开荒——生态——贫困蔓延。当昔日的水草丰美景象渐渐变成漫天黄沙,而贫穷的命运依然无法改变之时,a型血人的性格特点“换一种活法”就成了自然的选择。

  陈玉玺,石嘴山市平罗县高仁乡农民,因治沙而债台高筑,他的故事带着悲壮的色彩。2001年,陈玉玺家盖房子,一夜风沙,第二天早上,他发现黄沙已经掩埋了半面墙体;而刚刚下地的种子,也屡屡消失在茫茫风沙中。

  陈玉玺决心和沙斗一斗。2002年以来,他凭一己之力在毛乌素沙漠边上播绿固沙3000亩,而他自己一家却住在土坯房内,负债16万元,直到2005年他家才用上电……

  还有一个英雄的村庄,它的名字叫“一棵树”。曾经,这个村庄只有一棵树,只住着一户人家,面对着茫茫毛乌素沙地。如今,一棵树万棵树,沙漠选择了退却。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人终于认识到,必须尊重自然,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持生态、人口发展的良性循环。

  从地图上看,绵延的祁连山脉在这里,与贺兰山脉交会,中间形成一个数十公里的缺口,被称作中国的“西风口”。腾格里、巴丹、罗布泊等多个沙漠生成的沙尘,正是通过这里侵入我国内陆腹地的。

  从飞机上鸟瞰,不可一世的黄沙,在边缘被绿色分割包围,一场黄与绿的“战争”正在上演,而绿色已经取得局部优势……

  在沙漠中建造纸厂,这不是疯狂,而是一个庞大的规划。中冶美利纸业集团的实践,让人肃然起敬。自2000年至今,这家企业累计投入6亿多元,在横跨、甘肃、的腾格里沙漠沿线万亩规模的速生林,让不可一世的沙漠后退近10多公里。

  不仅美利,奋战在沙漠边缘的,还有香山酒业、中石油石化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他们建立了植树和花卉,经营规模小的几百亩,大的上千亩,硬生生在沙漠中造出了一个个人工绿洲。

  政策驱动是关键。曾经,治沙是个只投入不产出的行业。近些年,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实行“谁造林谁所有、谁开发谁受益、允许继承转让”的政策长期不变,同时,在税收、信贷、贴息等方面实行优惠扶持政策,调动了社会参与治沙的积极性。

  孤木聚多自成林。目前,治沙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企业有60多家,开发治理沙荒地2万多公顷;个体造林治沙户已发展到14.7万户,造林4.32万公顷。

  “争取项目不厌其烦,实施项目不厌其精”,这是林业流传很广的一句话,正是本着这种,这个因治沙而蜚声国际的地区,外援项目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发展。

  “什么是参与式规划?就是让我们也说话嘛!”中宁县喊叫水乡五丰台村,德援二期项目所在地,村民杨维林对记者说。

  国际项目不仅带来了资金,也带来了新,村民们把它称作“治沙”——村民代表参与规划,全体村民进行决策。

  中卫市总结了“三苦”——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彭阳县乡干部有“三件宝”:铁锹、布鞋、遮阳帽。

  “黄土山像个头,下雨哗哗顺沟流。山坡挂满坡耕地,下籽十升打一斗。”这句流传甚广的民谚,形象地描绘了南部山区的过去。

  西海固,昔日的旱塬死海。如今驱车行驶在这里,已是一种享受——过去满眼的已被封存,郁郁葱葱中,点缀着农民红瓦蓝脊的新居。

  西海固变绿了,变富了。“退一步海阔天空”,被用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生态移民,一个“退”字,却开出一片发展的广阔天地。

  2003年5月1日,在中央政策和资金扶持下,全境禁牧。整个过程用4个字概括——“进退出入”:“进”指牛羊进圈,“退”指山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出”指人出山务工,“入”指草入田。

  2008年3月,再出“重拳”,启动了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工程。工程预计至2011年共投资28.42亿元人民币,搬迁干旱带农民20.68万人。

  在固原市原州区南城拐子生态移民新村,整村从山区搬迁出来的农民们住上新居,吃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太阳灶,建起了日光温棚,命运从此转折,喜悦写在脸上。

  退出来的农民开始像种庄稼一样种植优质牧草,满天星式的放牧变成了圈养,传承千年的劳作和生活方式悄然改变。

  退耕还林后,粮食会不会减产?农民吃粮会不会困难?一组数据打消了人们的疑问:2008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32.92亿公斤,连续五年增产,再创历史新高!

  彭阳县白阳镇中庄村农民李万忠算了一笔账:他家76亩陡坡地,46亩退耕还了林和草,每年可净得4600公斤粮食、920元钱的补贴;同时,省了力的他又在的扶持下,把缓坡地建成了梯田,亩产大幅提高。

  地少了,劳动力解放出来了,外出务工逐渐成为增收致富的新亮点。固原市是最大的劳务输出地,如今每年稳定输出27万人次,创造纯收入高达12.62亿元,占该市人均纯收入近一半,成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黄沙变绿金,成了一绝。在沙漠里种蔬菜,却种出了名堂。在中卫市沙漠蔬菜种植,记者看到沙地上建起的温棚里,蔬菜瓜果枝繁叶茂、长势喜人。“一栋沙漠日光温室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当于15亩田。”负责人自豪地说。

  在泾源特色林木工厂化育苗中心,暴马丁香、探春……一株株有着雅致名字的经济林木幼苗,抽出暖人的新绿。在苗木达到人均一亩的泾源,这个中心犹如农民致富的发动机,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技术动力……

  有了产业支撑,生态工程做成了扶贫工程。当年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如今迸发出强大生机,通过发展生态旅游、设施农业、草畜产业等综合措施,贫困人口5年减少了80%!

  人进沙退,人退绿进。进退之间,风沙边的人们理解了大自然的奥妙——人类停止的,大自然便会显露出母亲的……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