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水产养殖

是什么让桂建芳、刘英杰、戈贤平等一批水产界大咖齐聚呼市?这里有一场淡水养殖的盛宴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9-1-11 7:03:51 人气: 标签:什么是水产养殖业
导读:属蛇的今年多大由中国水产学会、上海海洋大学主办,中国水产学会淡水养殖分会承办的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淡水养殖分会学术年会在美丽的呼和浩特召开,本次会议主题…

  属蛇的今年多大

  由中国水产学会、上海海洋大学主办,中国水产学会淡水养殖分会承办的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淡水养殖分会学术年会在美丽的呼和浩特召开,本次会议主题是科技助推淡水养殖转型升级。

  年会开幕式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戈贤平研究员主持,他介绍说本次年会得到了水产业内同行的大力支持,共有参会代表230多位,不仅包括水产养殖发达地区,而且涵盖了、新疆、、海南等共27个省市、60多家单位,参会代表比上年增加25%,淡水养殖分会学术年会正越来越受到行业的重视,逐渐成为淡水养殖业交流和展示科研的重要平台。中国科学院桂建芳院士、渔业局陈春雷局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刘英杰副院长、中国水产学会吴反修处长、上海海洋大学李家乐副校长参加开幕式。

  本次年会得到了渔业局和农业大学的大力支持,陈春雷局长为开幕式致辞:疆域辽阔,东西直线万平方公里,绿色是的底色和价值,生态是的潜力,这里天蓝水净、空气清新,具有生产绿色农畜水产品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国家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渔业资源也较为丰富,有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等六大外流水系,渔业水面1379万亩,可利用面积998万亩,已利用面积850万亩。全区有鱼类110种。近年来,在农业农村部的大力支持下,渔业绿色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以提质增效、绿色发展、富裕渔业为目标,以健康养殖、资源、做强产业为方向,积极发展池塘标准化健康养殖、大水面生态增殖、渔稻综合种养、生态立体养殖等,实施老旧池塘标准化和养殖设备更新升级,大力推广生态环保、节能减排、节水养殖等清洁生产技术,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品牌建设,全区渔业持续健康发展。2017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15.62万吨,养殖产量12.8万吨。

  随后,淡水养殖分会主任委员李家乐对近年来淡水养殖的成就进行了介绍:今年是40年,初的1978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只有536.6万吨,其中淡水养殖产量只有76.2万吨。2017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了6445.3万吨,其中淡水养殖产量2905.3万吨,分别是1978年的12倍和38倍。我国人口1978年为9.63亿人,2017年为13.83亿人,只增加了44%,我国完全解决了吃鱼难的问题。40年来,我国的淡水养殖发展特别快,淡水养殖的快速发展一靠的好政策、二靠水产科技的快速发展。以水产种业为例,1991年我国成立了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到目前经审委会审(认)定的水产养(增)殖品种已达200个,其中鲤、鲫、罗非鱼、罗氏沼虾、扇贝、海带等品种已实现更新换代,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审委会认定,由农业农村部挂牌的国家级水产原种场和良种场已达84家,在水产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和优质苗种生产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国家级水产原种场和良种场建设的带动下,各省也加强了省级水产原种场和良种场的建设步伐,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生产体系逐步完善,现代水产种业体系初步形成,为我国水产业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次会议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贯彻落实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促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为主线,以支撑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目标,转换发展思、创新发展方式。会议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共收到学术论文摘要125篇,参会人员是史上最多的一次。会议以科技助推淡水养殖高质量发展,为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美丽乡村建设贡献智慧。会议将围绕淡水主导养殖新品种,重点在推动淡水养殖转型发展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创新模式等领域展开学术研讨,以期推动淡水养殖业转型升级,走出质量兴渔之。

  以来,国务院提出了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也进一步明确了渔业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在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生态优先和供给侧结构调整已经导致水产养殖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已在水健康,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

  介绍了几种典型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2005年中国第一个、全球第一批、世界首个正式授牌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2018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审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稻蟹综合养殖模式;稻鳖(龟)综合养殖模式;稻鱼(鳅)综合养殖模式。

  水产养殖模式变革的关键变化:一是朝集约化,即设施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改变我国水产养殖长期以来的粗放式养殖现状,通过关键技术及其技术集成减少养殖过程中的饵料损失和减少用药等,可有效减轻药物残留和富营养化对水质量与负载的影响,具有水和生态优化作用。二是朝生态化和有机化的方向发展,如稻渔综合种养就是在充分利用水生动物生长所需食物链和稻谷生长营养需求的生态功能优势,可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和稻田杂草,增加水体营养盐,提高稻田土壤肥力,还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循环利用,有利于降低稻田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排放量,增加稻田的生态服务功能,从而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少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生产出更多质量安全的稻米和水产品。

  稻渔综合种养还可与生态休闲渔业结合,将在“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江西鱼米锦江“田园综合体”、潜江稻虾综合养殖“田园综合体”、京山稻龟综合养殖“田园综合体”、辽宁盘锦稻蟹“田园综合体”。

  2016年海水鱼类养殖产量135万吨,产值达1300多亿元。海水养殖鱼类约30种,其中9种列入海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中,主要养殖品种为:大黄鱼、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鳎、石斑鱼、花鲈、河豚、卵形鲳鲹、军曹鱼、圆斑星鲽、黄姑鱼、鮸鱼、美国红鱼、真鲷。海水鱼类养殖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生长速度较慢、养殖周期长,如东星斑、老虎斑和半滑舌鳎等;抗病力差、病害频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雌雄差异大,例如半滑舌鳎雌鱼比雄鱼大2~4倍,雄鱼小、比例高,圆斑星鲽雌鱼比雄鱼大1~2倍;抗逆能力差,例如大黄鱼,应激性强、出水容易死,影响养殖和运输等。除了上述问题外,随着近海鱼类资源的不断下降,捕捞产量越来越低,对海水鱼类养殖产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种质是鱼类养殖的基础,良种则是鱼类养殖业的“芯片”,是鱼类养殖业的关键要素。培育抗病、高产、抗逆和优质的海水鱼类良种对于水产业的可持续绿色发展至关重要。海水鱼类遗传育种方法主要有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性别控制育种、传统选择育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基因组编辑育种。

  如建立半滑舌鳎高雌苗种培育技术,发现伪雄鱼后代更容易变成伪雄鱼,这是导致苗种雄鱼比例高的原因,创建半滑舌鳎高雌苗种制种技术雌鱼比例从20%提高到40%以上,解决雌鱼比例过低难题。利用传统育种技术已获得性状优良而稳定的新品种:大黄鱼“闽优1号”、大黄鱼“东海1号”。

  项目起始之时,经耐低氧性能测试、生长对比试验和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确定以从潘阳湖引进的优良野生团头鲂群体作为育种核心群体。2008年从潘阳湖野生群体中选择优良亲本建立育种奠基群体F0代,针对耐低氧和生长形状,开始了选育工作,并在2009年通过群体选育获得F1代,2011年通过群体选育获得F2代,2012年,再以选育F2代亲本为基础,进行同塘低氧养殖,经低氧、群体选育,获得耐低氧F2代亲本,2013年,借助VIE荧光标记,再经累代低氧,运用数量遗传学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分析和家系选育,获得耐低氧F3代。2015年,借助VIE标记技术,运用BLUP分析和家系选育,辅以雌核发育等综合育种技术,获得耐低氧的F4代,即为“浦江2号”。与对照“浦江1号”相比,团头鲂“浦江2号”鱼种阶段的体型失衡的关键溶氧值由1.03下降到0.9以下,耐低氧能力平均提高14.4%以上。根据2个主要区域共4试验点连续的生产试验对比结果,随着耐低氧能力的提升,团头鲂“浦江2号”在池塘高密度养殖条件下的生长速度也获得显著提升,一龄鱼种阶段的生长速度比“浦江1号”提高了18.4%以上,二龄成鱼阶段提高了17.9%以上,一龄和二龄阶段的成活率累计提高了12.8%以上。成鱼规格整齐,所显示的上述各性状具有遗传稳定性。

  近年来,鲤所暴发的疱疹病毒并致使世界范围内鲤鱼养殖业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尝试建立病害早期预警机制、积极研制有效的化学药物、努力开发防治疫苗的同时,利用鲤鱼群体所存在的有益的遗传变异,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积极开展抗病选育应该是今后鲤鱼养殖业所必须关注的重要研究内容。本研究利用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针对在网箱高密度养殖条件下,连续多年发生暴发性死亡事件的镜鲤,开展鲤鱼抗病育种研究,同时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深度测序,筛选到一批上调和下调差异表达基因,阐明了鲤抗CyHV-3调控机制,确定整合素在抗病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全记忆组关联分析和候选基因等方法,筛选到6个与抗病相关标记,并指导镜鲤抗疱疹病毒选育。在F1代选育中,所构建的15个家系,8个家系成活率比对照组高,其中4个家系比对照组提高20%以上;在三个群体中,成活率也均比对照组有所提高。在F2代选育中,所构建的75个家系,获得43个平均成活率比对照组高的家系,29个家系的成活率比对照高20%以上。在F3代选育中,筛选成活率比对照组高20%以上F2家系群体选育而来,其抗病力较高,抗病性稳定,病毒感染三个选育世代,F2、F3成活率与F1差异显著,而F2与F3无显著差异,连续三年生产对比试验显示,抗病品系抗病成活率分别达到85.7%、92.5%和90%。

  本文由海南柴油发电机组 www.hnjqc.cn整理发布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